临夏州药菜两用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县政府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6-02-22 11:05
字号:
收藏

(2015-2020年)

蔬菜作为人类主要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也具有养生治病的食疗价值。“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观点,是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的功能性、保健性、食疗性的重视程度不断增长,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功能蔬菜、食疗蔬菜、保健蔬菜等已形成了新的消费概念。深入挖掘蔬菜产业开发潜力,大力发展药菜两用蔬菜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也有利于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的新路子。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州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升,技术不断提高,效益逐步增加,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生产齐头并进,蔬菜种植面积年均增长1万亩以上。以永靖县川塬、临夏县北塬灌区为主,重点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以临夏市郊区及兰郎公路沿线的川塬区为主,重点发展高原夏菜和无公害蔬菜,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基地。2014年,全州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达到46万吨。全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2个、绿色食品4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6个,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面积25.6万亩。生产的蔬菜种类日益丰富,主要有瓜类、茄果类、葱蒜类、白菜类、根菜类、豆类、叶菜类、菌类、野菜类9大类,产品主要有黄瓜、南瓜、苦瓜、冬瓜、甜瓜、西瓜、西葫芦、草莓、树莓、人参果、番茄、茄子、辣椒、大葱、大蒜、韭菜、韭苔、百合、洋姜、大白菜、甘蓝、西兰花、花椰菜、娃娃菜、萝卜、胡萝卜、刀豆、豆角、黄豆芽、菠菜、苦菊、油菜、芹菜、空心菜、香菜、生菜、香椿、芦笋、花椒芽、苜蓿、金针菇、平菇、杏苞菇、香菇、白灵菇、地耳、苦菜、蕨菜等120多个品种。我州种植的西瓜、丝瓜、甜瓜、番瓜、黄花、茄子、芹菜、菠菜、莴苣、生菜、芦笋、百合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平肝等功能;洋葱、芥菜、茴香、韭菜、大蒜等有温中散寒、补阳益气等功能;番茄、韭菜等有收敛、固涩的功能;苦瓜、苜蓿、葫芦、牛蒡根、蒲公英等有清热泻火、养心凉血、降压解毒等功能;南瓜、胡萝卜、冬瓜、蕨菜等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能;葱、芥菜等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能。丰富的品种,优良的品质,为我州发展药菜两用蔬菜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潜力

1.生产环境优越。我州大部分地方干旱少雨,海拔高,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发生少,农业污染轻,发展高原夏菜、无公害、绿色乃至有机药菜自然环境优越,生产潜力巨大。 

2.技术趋于成熟。品种搭配合理,茬口安排科学,间作套种及立体栽培技术逐步完善。膜下滴灌、高垄栽培、穴盘基质育苗、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3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应用。 

3.发展空间较大。我州大部分地区适合发展夏季露地药菜和高原夏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高海拔地区、扬程灌区、干旱山区试验成功了适合设施生产的品种和栽培模式,设施生产发展空间较大。 

4.市场需求旺盛。我州生产的药菜两用蔬菜在夏、秋两季基本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在供应本地居民的基础上销往兰州、甘南等地和青海等周边省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涌现出了一大批如北塬草莓、和政辣椒、永靖樱桃西红柿等在全省比较有名的特色品牌。从州内市场看,两节前后有近50%的精细药菜需要从外地调运,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药菜两用蔬菜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发展前景广阔。

(三)制约因素

1.总体发展滞后。全州药菜两用蔬菜产业仍处于松散式、低水平的缓慢发展,生产能力与城乡消费日益增长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档次低,与全省总体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2.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药菜两用蔬菜生产淡旺季明显,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春节前后,生产供不应求,主要原因除了气候的因素外,设施药菜基地规模小,精细菜缺口大。 

3.资金严重短缺。试验示范资金不足,装备相对落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滞后。种植农户资金短缺,药菜生产投入比较大,农户缺乏资金,银行信贷又比较困难,严重制约着药菜的健康发展。

4.设施药菜基地规模较小。种植区域分散,生产基地规模较小,生产能力不足。目前,全州每天需要消费各类药菜110万公斤,但由于设施药菜基地规模小,只能满足50%的消费需求,缺口部分需要从外地调运。

5.产业化水平较低。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加工增值能力不足。冷链运销设施不足,保鲜贮藏企业缺乏,设施简陋,贮藏量少。药菜两用蔬菜产业在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信息化等方面发展滞后,缺乏龙头带动,产业化水平较低。

6.专业化育苗体系不完善。以药菜两用蔬菜专业化育苗为主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较少,集约化育苗工作滞后,制约了药菜两用蔬菜产业的发展。

7.药用价值开发滞后。由于受经济、社会、文化和传统饮食习惯等因素制约,广大消费者对药菜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积极功效了解、研究、收集整理还不够深入,“药食同源”系列产品的宣传、生产、加工、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相对滞后。

8.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强。由于投入少、研究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等原因,药菜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基层药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手段落后、经费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成本大幅上涨,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亟待加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着力挖掘蔬菜的药用价值,着力完善产业布局,着力加强基础设施,着力健全市场流通体系,着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高药菜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药菜两用蔬菜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策和项目扶持,调整生产结构,组织生产经营。

2.突出特色,优化布局。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突出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3.集中连片,稳步推进。坚持集中连片发展,以点带面,稳步扩大生产规模。

4.技术引领,科学发展。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示范、推广为重点,推进标准化生产。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州药菜两用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生产面积达到12万亩(日光温室6.5万亩,塑料大棚5.5万亩),设施药菜标准小区占设施药菜面积的10%,集约化育苗统供率达到10%以上,总产达到70万吨。全州各县(市)药菜两用蔬菜产品自给水平稳步提高,供应保障、应急调控、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实现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力争实现主要药菜两用蔬菜产量年均增长10%以上,产地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1.保障市场供给。通过增面积、增单产、调结构、降损耗,实现数量充足、品种多样、供应均衡。到2020年,全州药菜两用蔬菜单产每年增加80公斤,达到2400公斤/亩以上。

2.合理调整结构。在保障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根据需求适当增加反季节精细药菜,提高淡季药菜两用蔬菜供应能力。

3.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高药菜两用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到2020年,药菜两用蔬菜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50%。

4.完善流通体系。药菜两用蔬菜批发市场、产地市场、社区菜店等市场网店逐步健全,功能进一步完善,产销关系更加紧密,逐步形成立足药菜主产区和主销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流转顺畅、竞争有序的现代药菜两用蔬菜流通体系。

5.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蔬菜对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额达到180元,到2020年达到350元,蔬菜生产重点县(市)蔬菜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800元。

三、区域布局

1.设施药菜区。以永靖县川塬、临夏县北塬片、临夏市和广河县、东乡县沿河灌区为主,覆盖其他县城城郊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重点抓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建设,主要发展以辣椒、番瓜、茄子、番茄、草莓、黄瓜、食用菌等为主的设施无公害和反季节药菜,推广高标准建造技术和集成配套生产技术,提升设施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

2.露地药菜区。沿黄河、洮河、大夏河、广通河流域及兰郎公路沿线川塬灌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白菜、萝卜、韭菜、芹菜、大葱、甘蓝、花椰菜和西兰花等短季节速生露地药菜、“高原夏菜”和时令鲜蔬,推广春提早、秋延后多层覆盖多茬种植高产高效栽培、土壤翻晒及土壤消毒、防虫网应用、无公害农药、穴盘育苗移栽及药菜嫁接移栽等综合配套技术,面积达到12万亩。

3.特色药菜区。以永靖县东山和积石山县安集乡等为主,集成推广良种良法和农机农艺综合配套技术,大力开展田间道路建设和土壤改良,建设百合和红蒜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以上。以康乐县、和政县、临夏县、积石山县、东乡县山阴区和半干旱区为主,重点发展以党参、牛蒡子、乌龙头、洋姜、蕨菜、苦菜、蒲公英、荠菜等为主地方特色野生药菜两用蔬菜,在搜集、整理和保护品种资源的基础上,推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营销,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规模发展工程

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建设为主,以高原夏菜和药菜复种为辅,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推广日光温室加塑料大棚“一加一”和麦后复种大白菜、萝卜等模式。到2020年,药菜种植面积增加到30万亩(永靖县9.5万亩、临夏县9.5万亩、临夏市1.5万亩,积石山县3万亩,广河县2.5万亩,和政县1.5万亩,康乐县1.5万亩,东乡县1万亩),其中设施药菜面积达到12万亩(详见附表1)。

(二)提质增效工程

1.集约化育苗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育苗,提高优质种苗集中供应能力,提高良种普及率。按日光温室5000亩、塑料大棚3000亩左右,配备建设一个药菜两用蔬菜育苗能力500万株以上的育苗企业或300万株以上的合作社。至2020年,共建设15个育苗企业和15个育苗专业合作社,使重点县(市)设施药菜优质种苗统供率达50%以上。

2.旧棚(室)改造。积极在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区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采取财政补贴+农户投资+第三方监管的方式,严格质量标准,改造提升旧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5年累计分别维修改造3万亩和4万亩。

3.推广轻简化作业。配合温室建设及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工程,推广装配式日光温室、全钢骨架大棚轻简化建造和栽培过程轻简化作业。配套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自动卷帘、棚内简易运输机械、耕作机械、授粉设备和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设备等设施,5年共推广3000套。

4.标准化创建。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要求,创建药菜两用蔬菜设施标准小区(日光温室集中连片50亩,塑料大棚集中连片100亩)。至2020年,标准小区达100个,标准小区占设施药菜面积的10%以上。依托标准化小区创建,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分区域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确定主裁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新型日光温室标准化建造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高垄全覆盖栽培、穴盘育苗及嫁接、高温闷棚、膜下暗灌、反光幕、黄(蓝)板诱杀、测土配方施肥、生物菌肥应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5.示范区建设。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品,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规模经营的药菜两用蔬菜产业示范区。抓好临夏县北塬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永靖县三马台和塬台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政县循环农业示范区、临夏市、积石山县、广河县、东乡县、康乐县设施农业示范区等9个示范区建设,实现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公司化运作。

(三)科技服务工程

1.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州、县(市)农技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每年从省内外引进新品种50-80个,开展田间试验和筛选、鉴评,每年筛选出适合州内生产的新品种20-30个。每年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30个以上,占药菜两用蔬菜总面积的5%以上。在药菜两用蔬菜产业重点区域,针对不同的地块,各级土肥站开展测土化验→地力评价→反馈农户→配方建议→配方施肥工作,切实提高耕地地力和产出水平,助推产业发展。

2.开展试验研究。高度重视,大力推广当地乡土品种的选育、良种培育,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基因保护力度。依托州农科院和州经济作物推广站,开展药菜两用蔬菜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嫁接技术、区域试验、密度试验、肥效试验、新型材料应用等试验研究,筛选总结出适合我州不同生态区域的品种和技术,为药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人员技术培训。每年集中培训县(市)基层技术人员50名,培训时间不少于30天,5年共培训250名基层技术人员,使其成为设施药菜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州、县(市)每年培训农民技术员和育苗企业技术人员1000名,5年共培训5000人,成为服务种植农户、育苗企业或育苗合作社的技术骨干。每年培训药菜种植农民1000人,5年共培训5000人。

4.健全服务体系。

(1)充实区域服务站。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在药菜两用蔬菜集中的乡镇,充实建立15个区域服务站,提高服务能力,开展专项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

(2)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药菜两用蔬菜优势产区扶持规范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建设集约化育苗、统防统治、商品化处理等设施,开展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逐步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产品销售、质量监管难的问题。同时,扶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议价能力。

(3)提升信息服务。依托各县(市)农业信息网和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在药菜产业重点乡镇的重点村实现村级信息点全覆盖,健全药菜两用蔬菜产品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制度和监测抽检预警网络系统,开展生产信息监测,对本地大宗药菜两用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期和产地价格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生产和预警信息,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平稳运行。

(四) 质量安全工程

1.推进标准化生产。以药菜两用蔬菜标准园创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在优势产区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示范带动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和效益提高。完善和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订修订和推广应用,完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及产品分级、包装贮运等标准,尽快制定药菜两用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五项制度,不断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着力推进品牌建设,鼓励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加大产品推介宣传力度,提高安全优质药菜两用蔬菜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新认定无公害药菜两用蔬菜产地10个,新认证无公害产品20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5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新注册药菜产品商标10个;全州无公害药菜产地达到36个、面积30万亩以上,商标产品达到10个,无公害药菜达到52个、绿色食品24个、地理标志产品8个、有机食品5个。

2.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健全县(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配备检测仪器,保障运行经费;逐步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加大药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抽检力度,加强药菜质量安全执法监督管理。鼓励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药菜质量安全检测点,加大批发市场自检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快形成标准统一、职能明确、上下贯通、运行高效和支撑有力的药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3.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根据属地管理职责,逐步建立县(市)级药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从药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手,探索建立覆盖药菜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界定。按照“统一标准、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质量安全信息采集指标、统一产品与产地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完善并督促落实生产档案、包装标识、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信息传送与查询等管理制度,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有效衔接。鼓励推广使用产地证明或质量认证等合格证明,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

4.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加强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监管,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大农业投入品和药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完善检打联动、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五)加工提升工程

1.增强加工能力。一是增强初加工能力。依托药菜两用蔬菜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村,通过政府贴息和金融支持,支持购置更新药菜清洗、切制、烘干、包装等初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标准化水平,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推动精深加工。围绕比较效益好、有市场需求的药菜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加快推进二次开发和扩能改造,扩大优质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改变初级产品直接上市的状况。三是延伸发展膳食配方、保健饮料等药菜产品。鼓励企业建设食疗药膳馆等产业,开发膳食配方、保健饮料等系列产品,推动建设药菜生态旅游园、养生文化社区、休闲食疗农家庄园等项目,发展药菜健康产业。

2.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上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州上《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规定》,加大政策和项目扶持,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药菜两用蔬菜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采取“一企一策”帮扶和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等措施推动快速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加工设备,改善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设施与设备,鼓励企业开发药菜两用系列产品,开展药菜产品脱水、保鲜、冷链、深度加工,走多层次加工转化增值的路子,加快产业升级。到2020年,集中力量培育3-5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加强基地建设。在扶持建设药菜加工营销龙头企业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把药菜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进一步扩大企业原料生产基地。通过财政补贴,吸引社会资本,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在优势产区建立药菜产业基地10个,扩大生产规模。

4.实施品牌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永靖县、临夏县要突出高峡平湖地域特点,积极打造高原夏菜和绿色、有机食品品牌;临夏市要开发城市农业,主打无公害反季节药菜和食用菌品牌;广河县、东乡县、积石山县要主打高原夏菜品牌;康乐县、和政县要打造高原山珍、特色野生药菜品牌。要引导和鼓励药菜两用蔬菜加工企业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名牌产品、甘肃驰名商标等,支持药菜两用蔬菜产业相对集中的县(市)创建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

5.推动循环发展。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开展尾菜处理利用,治理尾菜污染。在蔬菜生产分散区,推广建设尾菜沤肥池、沤制有机肥、尾菜还田等技术,实现肥料化利用,解决田间污染;在流通环节,扶持批发市场和购销加工企业建设尾菜处理生产线,生产蔬菜粉及动物饲料等产品。通过选择经济实用的尾菜处理利用方式和技术,使全州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0%以上,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循环发展。

(六)流通营销

1.升级改造营销市场。鼓励、扶持区域性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与药菜两用蔬菜生产基地建立直接购销关系。重点支持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冷链物流、信息监测体系设施建设,促进产销衔接,保障供应充足、流通顺畅、价格稳定。争取资金扶持升级改造临夏市富临大型批发市场,在优势区域核心生产基地根据需要新建和升级改造一批药菜两用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重点建设冷藏保鲜、加工配送、电子结算、信息与追溯平台、质量安全检测、交易厅棚和废弃物处理等流通基础设施,每年争取资金扶持1-2个县域专业批发市场或产地批发交易市场。

2.增加零售网点。全面推进农贸市场、社区菜店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升级改造,重点建设交易厅(棚)、追溯平台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城乡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或建设一批公益性农贸市场,在居民社区配建或改造一批公益性社区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增加零售网点,降低零售环节经营成本,稳定药菜两用蔬菜价格。

3.培育流通主体。积极培育大型药菜两用蔬菜流通企业,支持建设冷藏保鲜库,对新增贮藏能力4000吨以上的药菜保鲜库按照省级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扶持政策给于奖励扶持;对新建贮藏能力2000吨以上的药菜保鲜库,县(市)财政给于奖励扶持。加快培育药菜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提高药菜流通组织化水平。

4.强化产销衔接。鼓励加工企业与农户、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联结机制,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与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上市旺季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药菜、脱水药菜、速冻药菜与保鲜药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附加值。支持大、中型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进一步引进和规范电子商务交易。

5.完善储备制度。按照《临夏州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方案》精神,采取“政府委托、企业运作、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和扶持”的方式,建立储量合理、管理严格、投放及时、运转顺畅的冬春药菜储备制度,提高冬春药菜两用蔬菜应急供应能力,确保冬春季节和节假日期间的供应及价格平稳,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底,以大白菜、萝卜等耐储存、易周转的产品为主,按照“城区人口(包含流动人口)每人每天消费0.5公斤药菜、保证7天消费量的标准”要求,全州储备冬春药菜两用蔬菜1360吨,建立储备动态库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州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临夏州药菜两用蔬菜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发改、财政、农牧、卫计、扶贫、科技、商务、工商、食药、质监、供销、金融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农牧局,具体协调落实各项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制定年度计划,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根据本《规划》,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全面落实各项建设任务,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强化项目建设。抢抓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和农业投资导向,建立产业发展项目库,论证、贮备、申报、实施一批对相关产业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加大地方投入。在落实好州上富民增收25条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各县(市)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扶持管理办法,加快药菜生产基地、保鲜库和日光温室建设及旧棚(室)改造步伐。三是金融信贷投入。创新农业贷款担保平台融资模式,不断扩大担保规模;充分利用双联惠农信贷和设施药菜、草食畜牧业发展贷款贴息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四是充分发挥村级互助基金作用,增强对产业的支持力度。五是全力落实好政策性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

(三)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改善药菜两用蔬菜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各级政府将生产基地和市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二是鼓励地方政府对公益性较强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给予补贴和政策扶持,适时回收部分市场产权和经营权,由政府主导建设管理部分重要菜市场,掌握调控菜价的主动权。支持在居民区建立药菜两用蔬菜直销点。三是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级宣传机构和网络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药菜两用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种的宣传,积极开展食疗文化历史和药菜养生保健的公益广告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善于发现、总结、推广产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解剖典型,强化示范,增强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促进发展的共识和动力,带动更多的经营主体和种植农户参与生产和经营,加快推进药菜两用蔬菜产业发展进程。

(五)强化督查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评价内容与指标,将本《规划》建设内容纳入县(市)重点工作考核范围,各县(市)也要纳入年度考核重点,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州县两级要成立督查组,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跟踪督办,对执行不力、措施不当、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确保本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得到落实,加快推进全州药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