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县:灾后产业“多点开花” 群众增收“枝繁叶茂”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积石山县把产业配套项目作为夯实灾区群众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成规模、三年大提升”的产业重构思路,确保户均有增收门路,实现安置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喂,你好,你们几个人?下午吃是吗?好的,我这边这就准备····”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这几天,积石山县团结村村民马法土麦的悦庭楠舍民宿农家院里客人订单络绎不绝,马法土麦是2024年灾后重建原址重建户,在村里有一手好厨艺的她,想办一个农家院的念头萌生许久,苦于资金问题一直犹豫不决。新房建成后,乡工作人员建议她借房子新翻修的契机,结合打造团结村“三位一体”示范村和旅游大通道沿线区位优势,把庭院打造成民宿农家院,发展乡村旅游文旅经济,并落实7万元政策奖补。有了政府号召、政策奖补,又有一手好厨艺,马法土麦第一个在村里办起了民宿农家院,如今民宿农家院的客人源源不断,生意也蒸蒸日上。
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悦庭楠舍民宿农家院负责人马法土麦:“我这个民宿和农家乐是今年5月1日开业的,厨房里用的食材都是自己地里种的有机蔬菜,顾客也比较喜欢,菜的品种主要是本土的一些家常菜,比如潵饭、搅团等,每天有两三桌客人,效益还不错。”
震后,刘集乡按照“依托景区、合理布局、突出示范、先开后补”的原则,依托团结村“三位一体”示范村建设契机,实施“一圈一棚一股一贷一岗”联农带农扶持政策,围绕旅游大通道、大山庄峡、大墩峡景区区位优势,对经营效益良好、联农机制稳定的积石山县籍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奖补,激励群众开办农家乐,让更多的群众找准自己的发展之路。目前,全乡新开办乡村特色农家乐24家、精品民宿9家,带动100余人就业增收。
刘集乡党委书记马学义:“为了加快培育灾后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刘集乡通过多渠道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一是发展特色种植业,在河崖村种植1600亩中药材,在崔家村种植1400亩饲草玉米,在高李村种植13万棒香菇;二是发展劳务产业,今年组织输转4400人;三是发展特色养殖业,在延碧河社区、团结村安置点修建了两个标准养殖场,让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在家门口通过养殖增加收入;四是在全乡范围内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渠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业,实现全乡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也为灾后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多元化确立产业布局,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效应,是积石山县灾后产业布局的长久之计。目前,全县总投资39.5亿元的94个特色产业项目,千头牛万只羊繁育中心、饲草料加工厂及配送中心、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特色种植基地、283座日光温室大棚建成投产,“一年见成效、两年成规模、三年大提升”的产业愿景正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