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余额量质齐升释放积极信号
截至8月18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突破2.1万亿元,融资余额突破2.08万亿元,均创近十年以来新高,呈现出量质齐升的积极变化。
量的增长,直接反映出市场活跃度与吸引力的提升,传递出信心修复的信号。两融余额尤其是融资余额,是市场情绪的“温度计”,其数量的攀升意味着投资者看好市场走势,乐观预期在回温,这从投资者参与量中也能得到印证。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数量约为756万名,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参与两融交易,用行动投下“信任票”。
质的提升,更彰显出市场结构和交易行为的优化成熟。两融余额并非单线增长,而是与市场扩容同步进行。近日A股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两融余额占比为2.1%,处于可控范围内。同时,与以往部分资金追逐题材炒作不同,本轮融资资金更倾向于选择基本面稳健、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赛道,更多地流向科技成长板块,资金配置趋于理性。
资金更稳健,投向更精准,交易更理性,两融余额量质齐升,背后是经济向好态势稳固、稳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等的同频共振。
经济发展“进”的步伐,支撑市场信心。今年以来,我国加紧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7月主要指标累计增速保持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为资本市场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劲引擎。
资本市场“稳”的内核,托起了投资者乐观预期。当前,稳住资本市场已成为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的关键抓手,被放在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位置。从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手打出稳增长、强信心的“组合拳”,再到今年以来一揽子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金融支持政策的陆续落地,稳的力量不断汇聚。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增持动作频频、保险和银行理财增量资金跑步进场、上市公司大手笔增持回购……中国资产迎来价值重估。
上市公司“优”的质效,夯实了市场价值底座。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传统企业加速转型,新兴企业茁壮成长,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尤其是“科技叙事”引领发展浪潮。目前A股已披露2025年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约有66%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软件应用、半导体、消费电子等行业净利润增长超50%,高比例分红、巨额分红频现,上市公司积极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这既是稳市场的成果,也为投资者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创造了机遇。
时隔10年,两融余额重新突破2.1万亿元,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也要看到,两融余额并不能单独决定市场走向,投资者还需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和行业趋势,基于对上市公司真实价值充分了解,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合力构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