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动态 > 州政府网

临夏州:精准引才 诚意满满

来源:民族日报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5-10-21 11:14
字号:
收藏

今年九月起,一场跨越西南、华东、华北、西北四大区域的“人才接力”悄然启程。临夏州引才工作组怀揣306个岗位、718名引进计划的“需求清单”,历时一个月奔赴全国多所高校,让“才聚临夏·智创未来”的招贤诚意跨越山海,吸引了一批批渴望在河州大地建功立业的英才。

9月中旬,临夏州引才工作组首站锁定西南地区工科与医学方面较强的高校。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重点推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岗位,吸引农村与区域发展、交通工程等专业学子提交简历;在成都理工大学,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引才,地质工程、材料化工专业人才成为“香饽饽”;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卫生类岗位明确“3年内取得从业资格”的弹性政策,吸引了86名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前来咨询;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聚焦产业数字化专业人才,通过“现场对接+云端沟通”模式,为临夏龙头企业招揽信息技术、自动化人才。

随后,临夏州引才工作组来到华东地区,以“高层次引智+重点领域补位”为重点,撬动长三角优质人才资源向临夏集聚。南京大学专场通过政策宣讲,吸引15名硕士毕业生达成意向;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专场聚焦教育领域紧缺学科教师需求的同时,紧盯新媒体、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经济金融等领域人才缺口,多方汇聚专业人才。

“我在环境监测方向学习研究近7年,参与了校级、省级重要研究课题,希望能有机会将论文成果写在临夏的广袤大地上。”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彭新媛说。

聚焦教育管理与教育科研岗位,临夏州引才工作组又走进华北地区教育科研高地——北京师范大学。活动中,引进人才代表分享“名校到基层”的成长经历,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名师工作室”培育计划和教育科研经费支持政策,其中,博士学位求职者可享受“最高安家补贴+科研资金倾斜+职称评定优先”三重优惠政策。 其间,12名硕士研究生通过初审,其中7人具备教育科研项目经验,将为临夏中小学课程改革与教育课题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人才“归巢”的主阵地,西北地区专场依托“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优势,以“师范特色+本土情怀”为突破口,推动本土人才回流。

宁夏大学专场引才依托地缘相近优势,成为甘肃籍学子回归的重要窗口,89份初审通过的简历中,近六成是临夏本地学子。此外,“临夏英才卡”的户籍办理、子女入学等13项服务保障措施成为吸引点。“离家近、政策好,还能为家乡教育出份力,这就是我理想的工作。”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马晓燕说。

在陕西师范大学专场引才中,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岗位热度高,工作人员分享往届学子获评“优秀教师”案例,介绍临夏州教育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情况,68%的初审通过率彰显学子扎根基层的热情。

“我们不仅能提供‘干事的舞台’,更会打造‘温暖的港湾’,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安心工作、舒心生活。”10月18日,西北师范大学专场引才以“座谈会+招聘会”形式展开。临夏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黄海龙作主旨宣讲,详细介绍临夏“人才赋能”工程成效与未来规划。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世年表示,将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推动更多师范类毕业生到临夏实习、任教。

今年以来,临夏州用差异化的区域专场引才,实现“岗才精准匹配”,13项服务保障与安家补贴构筑起留才的暖心港湾。截至目前,临夏州2025年秋季人才引进活动累计收到报名资料1100余份,初审通过750余人,教育类岗位占比近七成,综合类与医疗类岗位报名人数均超过预期。